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经营动态

绿潮涌天行 奋楫启新程 | 天行湖北工建以绿色建造赋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25 10:35

来源:

点击量: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天行湖北工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美丽湖北”战略部署,以滨江商务带F地块还建房项目为标杆,将绿色建造理念融入全生命周期,在技术创新、资源集约、生态保护等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PART.01

科技赋能:智慧工地引领绿色建造新范式





在滨江商务带F地块还建房项目中,湖北工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打造“智慧工地”样板。项目采用BIM技术实现施工图智能审查,成为湖北省首个通过施工图BIM审查的试点工程。通过三维建模与施工模拟,提前优化机电管线排布、地下室净空等关键节点,减少返工率超30%,节约建材损耗约15%。 

同时,项目引入“智慧工地可视化系统”,结合现场布设3套环境监测仪,全天候追踪PM2.5、噪音等指标,联动喷淋降尘、噪音控制设备,实现施工全过程数字化管控。确保扬尘控制“6个100%”高标准落地,为周边居民筑起“绿色屏障”。 



PART.02

装配式建造:模块化技术书写低碳新篇章





面对深基坑复杂、闹市区环保要求高等挑战,湖北工建以装配式技术破局。项目采用叠合楼板、预制楼梯、ALC轻质墙体等模块化构件,工厂预制率达45%,现场拼装效率提升40%,减少建筑垃圾排放60%。  

此外,项目创新应用“镀锌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相较传统脚手架,材料周转率提高50%,架设效率提升35%,施工现场整洁度与安全文明形象大幅优化,打造“花园式工地”的民生项目。



PART.03

资源循环:全链条节约打造零废弃标杆





从“土方零外运”到“废料再生利用”,湖北工建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始终。项目通过动态土方平衡管理,实现50万立方米土方场内调配,节约运输成本超200万元;混凝土余料经三级沉淀池处理后,转化为二次结构构件,利用率达90%;短木方接长复用、废旧模板改造等措施,使木材损耗率降低至3%以下。

水资源利用同样精益求精:施工现场配置智能污水处理设备,日处理量达300立方米,水质达标后循环用于降尘与绿化;生活区采用空气能热水器、感应式节水器具,节水率较传统施工提升40%。通过“永临结合”设计,临时消防系统与市政管网无缝衔接,减少重复投入,全周期节约用水超10万吨。



PART.04

生态共赢:绿色施工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作为樊城区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始终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置于首位。针对闹市区施工难题,基坑阶段湖北工建采用“旋挖法+长螺旋钻孔”低噪音工艺,施工噪音昼间低于70dB、夜间低于55dB,实现“零投诉”;通过钢板网外架防护、焊接废气控制等措施,有效降低光污染与空气污染。

项目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开展健康体检4050人次、急救培训8场,并为工友配备智能安全帽等装备,筑牢职业健康防线。



PART.05

展望未来:以绿色引擎驱动产业升级





“绿色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湖北工建未来将深化BIM技术与绿色施工融合,探索“零碳工地”标准体系,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突破95%;同时,联合科研院所攻关低碳建材、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前沿技术,打造覆盖设计、施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绿色链条。


绿潮奔涌,奋楫者先。湖北工建以滨江项目为起点,加速绿色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建筑业从“传统粗放”向“高效低碳”跃迁,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以绿色匠心筑就城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