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经营动态

绿潮涌天行 奋楫启新程|省建筑设计院以深化改革点燃绿色转型“强引擎”

发布时间:2025-04-08 15:10

来源:

点击量:

长江奔涌,改革潮动。天行省建筑设计院以改革之犁深耕绿色发展沃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谱写国企改革与绿色转型的双重变奏曲。作为天行智库,省建筑设计院紧扣国家“双碳”战略脉搏,将绿色基因植入城市肌理——从摩天楼宇的智慧呼吸到康养示范社区的近零碳跃进,从数字孪生技术的超维感知到AI设计平台的颠覆重构,一场以科技创新驱动的绿色革命正重塑荆楚大地的生态版图。

2024年省建筑设计院改革转型方案确定了天行智库的战略定位,以策划研究、绿色低碳、数字智慧三大支撑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天行生态,用新理念、新技术推动促进四大主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重塑城市DNA,让每栋建筑都成为会思考的“绿色生命体”。


01
云端绿洲:地标建筑的碳足迹密码





耸立于长江之滨的天行体育科技产业大厦,堪称会发电的“垂直森林”。在绿色建筑的要求中,节能是占比最高的,对于外立面基本以幕墙为主的办公大楼,幕墙的设计毫无疑问是节能的关键。项目幕墙采用10+12Ar+10+12Ar+10mm双银Low-E钢化三玻两腔玻璃,如同智能皮肤,与遮阳百叶上演光影协奏曲,让夏季空调能耗骤降45%。建筑顶部的光伏矩阵宛如水晶皇冠,幕墙隐藏式通风口设计使过渡季自然通风换气达2次/小时,兼顾节能与舒适性。建筑集成光伏幕墙及屋顶太阳能板,年发电30万度。

未来,天行体育科技产业大厦的能耗监测平台将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最终实现单位面积能耗33.57kWh/(m²·a)、碳排放强度27.67kgCO₂/(m²·a),较基准值降低20.13%。可再生能源为大楼提供了5%的电量,而可再循环利用的材料也得到了17%的有效利用。在经济层面,该项目预计每年能节省运行费用80余万元,成为湖北区域绿色办公新范本。

天行体育科技产业大厦室外与室内图



02
魔法积木屋:零碳童话照进现实





梓有集民宿宿集项目是天行体育在咸宁梓山湖打造的近零碳康养示范社区,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实体样板,该项目依托天行智库的集成创新优势,将国家“双碳”战略与长江大保护政策转化为诗意栖居方案,其中游客中心以《格林童话》中的魔法城堡为原型重构设计,层叠的几何切面如同巨人散落的积木玩具,与周遭湿地林泉浑然天成。在这里,设计师们用科技魔杖点化了8.6万平方米的生态秘境。彩色碲化镉岩瓦与发电玻璃相结合,分布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自给自足。光伏LED屏、太阳能路灯、杀虫灯、发电树与地砖展现绿色科技之美。依托滨湖优势,海绵城市设施如透水铺装、生物滞留池与蓄水池,结合湿地植物净化雨水,用于灌溉,构建生态水循环——这座年碳减排256吨的“魔法积木屋”,正是天行智库献给湖北的零碳宣言。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联动新风系统,确保健康舒适。负责绿色低碳设计的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的建筑会呼吸、能思考,连新风系统都会读空气的‘心情日记’”。

梓有集农场的规划与农场建筑



03
数字孪生:碳资产的智慧管家





以省建筑设计院大楼为例,运用智慧物联、BIM、GIS、IoT、倾斜摄影等技术建立大楼三维数字底板,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可视化管理,可提升建筑运维管理效率超20%。

同时,天行智库绿色低碳中心与武汉大学团队合作,通过分析室内绿色健康环境多项数据耦合的监测阈值,构建绿色健康舒适指标体系,并将研究成果通过数字化手段转换到平台中去,打造低碳健康楼宇标杆示范。

“让每个改造项目都能实现碳资产的精准运营。”通过AI智控算法预测负荷曲线,中央空调系统可实现按需供能的“滴灌模式”——这套建筑数字孪生系统,让运维效率提升26%。绿色低碳中心执行总经理牟林森说:“我们不是在管理建筑,而是在培育会思考的碳资产。”

建筑运维管控平台与AI智控降耗



目前,天行智库正构建绿色创新生态,携手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推进办公建筑微改造、健康校园建筑标准等研究,积极参与制定2项健康评价新标准。邀请李保峰、孙一民等建筑大师,定期举办绿色低碳沙龙,激发行业灵感。未来,天行智库将推出“新质生产力”品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持续深化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建筑设计与运维的智能化升级,同时积极探索碳中和技术路径,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