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纪检 > 群团工作

共青团湖北省委2010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0-07-07 00:00

来源:admin

点击量:

2010年团省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共青团根本职责,围绕青少年思想引领、青年参与、青年就业创业、青少年成长服务、团的基层基础等重点工作,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深化“项目+活动+阵地+团建”工作模式,全面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努力推动全省共青团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

1、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通过理论培训、专家宣讲、社会实践、社会观察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团干部和青年骨干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信念。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依托党团校、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建立培训基地,举办各级共青团理论学习骨干培训班、“荆楚英才学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强化理论骨干培养的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

2、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以“我与祖国共奋进”、“祖国发展我成长”为主题,开展“我是光荣的共青团员”、“迈入青春门,走好人生路”、“我的青春价值”大讨论和“民族精神代代传”、“城乡少年手拉手”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700个青年思想文化建设创新项目,引导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100个少先队标准化队室,做好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3、推进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青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加强试点工作的调查研究,汇集湖北省分类引导青年的优秀案例。推进全省共青团和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按照“系统规划、有效衔接、分层实施”的原则,探索建立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努力促进党、团、队组织意识的有效衔接。

4、 加强团属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办好湖北共青团网、《青年工作纵横》、《青年动态反映》,增强可读性和互动性。借助主流媒体,探索运用博客、网络视频、手机报 等时尚媒介开展团的宣传引导工作的途径。做好中国青年报等团属报刊的宣传发行和使用工作。加强青少年调查研究工作,评选全省共青团工作调研奖,健全重点课 题申报评审制度。成立湖北共青团宣传舆论信息收集中心,建立网络舆情信息摘报制度,完善青年舆情动态监测机制。

二、组织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贡献

5、切实服务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促进青年农民增收成才为目标,进一步深化青春富康行动,推进服务“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四个一百”行动和“青春富康行动示范村”创建工作。组织青年在“两圈一带”战略中建功立业,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广泛开展青年岗位能手、青年突击队、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青年文明号创建等活动,大力促进武汉城市圈青年创业就业,组织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开展经贸考察、招商引资。实施“青春建功鄂西圈”行动,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切入点,组织开展“青年最喜爱的旅游景点”评选、“讲述美丽的鄂西圈”等系列活动。

6、积极投身和谐湖北建设。以湖北青年文化节为统揽,深入开展青年相亲文化节、乡村青年文化节、青少年读书文化节、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社团文化展演”等品牌活动,服务青年多层次文化需求。深化“情系湖北”志愿服务行动,实施60个“情系湖北”志愿服务项目。召开省志愿者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建设以湖北志愿者网和志愿服务热线为载体的服务系统。以“情系湖北”志愿服务基金为依托,促进志愿服务公益化发展。健全完善湖北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和表彰激励机制,组建一批专业志愿者队伍并切实发挥作用。开展《湖北青年志愿服务条例》的视察调研。

7、积极开发青年人才资源。组织湖北省博士服务团、青年企业家县市行、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等经济合作和人才交流活动,实施30个青年人才自主创新项目,服务人才强省战略实施。开展“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表彰工作,选树一批青少年典型。组织各类青年人才发展状况调研,积极推动农村青年能人库及项目库建设。

三、全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以“青年创业支援计划(YESP)”和“大学生就业促进行动”为统揽,以大学生、农村青年和初次创业青年为重点,深化“五位一体”模式,全面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8、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扩大青年就业创业基金规模,实施50个“青年创业支援计划”项目。新增“田园小康项目”不少于100个,培养农村致富创业带头人不少于100名。实施200个大学生村官创业“扬帆计划”项目,支持各地建设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园。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创新青年创业贷款担保方式,努力打造青年创业融资平台。

9、提供对接和培训服务。举办15场“百企万岗”大学生就业公益招聘会,提供5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组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推动建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深入实施“学见计划”,扩大项目实施领域和范围。推进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管理,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提供10000个见习岗位,对5000名青年进行创业专项培训,为2万名农村青年提供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

10、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湖北青年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与管理,加大对科技型青年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市州青年创业孵化基地、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建设,逐步推广孵化器模式,扩大“湖北青年企业孵化器”的规模和影响。推进“湖北省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建设,指导有条件的市州团委成立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的专门机构,构建全省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的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青年创业明星评选表彰活动,营造青年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11、深化青少年维权工程。贯彻团中央“三个结合一个制度性安排”的要求,开展省市“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认真组织青少年问题专题调研,畅通反映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渠道,推动涉及青少年权益问题的解决。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深化品牌活动为重点,加强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网站建设,做好青少年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深化预防艾滋病“青春红丝带行动”、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关爱女孩”等活动,为困难青少年群体和特殊青少年群体提供帮助。

12、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通过制作公益性电视短片、知识竞赛等形式,宣传贯彻《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在省、市、县三级普遍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构建未成年人教育、监督、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和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活动。发挥省预防办职能作用,整合各方力量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及时掌握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思想动态,排查矛盾纠纷,化解不稳定因素。

13、加快希望工程事业发展。发挥希望工程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各种公益助学行动,全年实现省级筹资1200万元,援建希望小学15所,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5000人次的目标。建立日常化捐赠机制,推动公益文化建设,促进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

五、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14、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落实《关于认真做好县(市、区)、乡镇团组织集中换切实加强党建带团建和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意见》,认真做好集中换届工作。加强高校、企业团建工作,围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团组织建设、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三个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团建试点,力争在统筹城乡、青年自组织、互联网领域建团取得突破。全年实施100个基层团建规范化建设试点项目。

15、 加大对基层团组织的指导和服务力度。争取各级党政支持,为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制度条件。加强各级团的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委员会在议事决策、推动工作 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建立健全团的领导机关联系点制度和城乡基层团组织结对帮扶制度,深入总结和分析驻县工作的经验和问题,进一步做好选派市州以上团的领导 机关干部驻县级团委指导工作。推动共青团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湖北共青团门户网站群,打造团内即时通讯系统。深化“爱心电脑进乡村”活动,推进“乡镇上网”工程。

16、加强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团员的经常性教育,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推进中学生预备团员制度。做好“推优入党”工作,不断提高“推优”工 作质量。实施学习型团干队伍建设工程,完善各级团的机关中心组学习制度和集体学习制度,以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团干部为重点对象,按照分层分类实 施、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团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抓好团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团干部党性锻炼和成长观教育,塑造团干部 队伍良好形象。

17、 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坚持共青团双重领导机制,完善团的协管制度,健全市州、高校、企业团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目标管理制和项目责任制,建立党政评 价、团内评价与青年评价、社会评价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健全项目资金筹集与管理制度。完善社会化动员机制,整合党政资源、社会资源、团内资 源向品牌项目上聚集。研究探索各级团组织承担政府青少年事务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确定青少年发展的优先领域和保障措施。加强团的系统综合治理、对口支援 和文明创建工作,探索建立团的工作和党政工作有效衔接的联系机制。

巩固和扩大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年组织网络体系,发挥青联、学联和团属青年社团组织联络服务各类青年群体的作用。开展各界优秀青年的统战联络工作,不断拓展青年对外交往,推进两岸四地青少年交流。履行“全团带队”职责,探索团队共建的有效载体,加强对少先队的领导。支持湖北青年职业学院提升办学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启动校园改造二期工程立项论证工作。推动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省青年旅行社、省青年交流培训中心等团属事业改革发展。召开湖北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